《2017 年中國碳價調查》報告的問卷調查顯示,有47%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全國碳交易體系將于2020年或稍早的時間進入成熟運行階段,還有44%的受訪者則認為全國碳市場的成熟要到2021-2025年后才能實現。此外,該研究的結論重申了碳交易體系的有效運行需要強有力的法律依據保障。此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2017年度報告》曾指出,中國有望超額完成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全國碳交易體系將在中國碳排放總量早日達峰的努力中扮演重要角色。
關鍵點
全國碳市場準備就緒,獲批后將適時啟動。據馬愛民介紹,全國碳市場基本就緒,待國務院批準后將適時宣布啟動。建設進程將分為準備階段(2017)、啟動階段(2017-2020)和發(fā)展階段(2020年后)。全國碳市場建立后,由于覆蓋面更廣、參與企業(yè)更多、情況更復雜,碳市場的發(fā)展將面臨新的挑戰(zhàn)。
碳交易體系的有效運行亟需法律依據和數據準確性及真實性來保障。報告顯示,超六成受訪者認為,應有全國人大通過的國家層面法律作為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法律依據。專家對此表示,中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仍處于初步階段,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出臺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建設可靠的交易系統(tǒng)和開展扎實的能力建設等。此外,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對于碳排放交易市場極為關鍵,需建立完備的工作機制,才能建立起良好運轉的碳排放交易市場。
國碳市場有助于中國碳排放早日達峰,引領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報告顯示,90%的受訪者預期中國碳排放總量將在2030年或更早達到峰值,55%的受訪者認為峰值將在2025年或更早到來。到2025年,中國減少碳排放的政策手段將逐漸轉向碳排放交易體系、環(huán)境稅、信息公開及能源配額交易。全國碳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工具,有助于提高減排效率,并實現早日達峰。
大家說
“中國政府持續(xù)大力推進全國碳交易體系,使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碳排放將早日達峰,中國將會實現甚至超額實現其減排目標。”——中國碳論壇副主席,Dimitri de Boer
“中國確定將碳定價作為減排的重要手段,國家碳排放交易體系將為企業(yè)提供一個明確的信號,即碳排放量必須減少。 中國碳論壇的調查顯示,所有利益相關方都非常關注碳排放成本。從長遠來看,有必要研究合理的碳價形成機制,包括適當的市場調節(jié)機制,以積極增強市場參與者的能力。”——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zhàn)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馬愛民
“該計劃成功與否,確實意義重大。如果中國的二氧化碳交易計劃被視為一項成功的計劃,我認為可以讓其他國家有信心采取排放交易模式,承擔氣候承諾或更加嚴格的氣候承諾。”——非盈利性團體未來資源的客座研究員,杰里米·施賴費爾斯
“氣候變化的風險是真實的,低概率高影響的風險應當得到足夠的重視。氣候變化不是黑天鵝而是灰犀牛。碳社會成本及損失損害的成本已經有些研究。氣候變化的風險很有可能被低估了。研究氣候變化風險,逐步將氣候變化社會成本納入大型項目可行性研究中。將氣候安全和氣候風險管理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統(tǒng)籌考慮。”——清華大學能源環(huán)境經濟研究所教授,滕飛